童蒙止观班-禅修心得报告

吴作辉 2020-03-13 19:44:37

正 文

顶礼法师

我参加过两期传仁法师的内观禅修,也看过一些关于内观禅(主要是四念处)的书,所以听法师讲课觉得很亲切。法师一直说要大家理解禅修的游戏规则,而不是执着某个具体的方法,我想我能理解其中的精神。

大致上来讲,法师所讲的游戏规则或者方法,都是我在参加内观禅修之后的这两年来一直在努力实践的。当然,成效未见高深,但方向上我觉得大概是一致的:落脚处都是在如实觉知上。

如实觉知就像是一台显微镜,能将当下的觉受放慢放细,进而发现镜头下的所缘在不断生灭(无常);生灭之中不见有个实在不变的我(无我);而在无常之中执着个常(有我),从而引发各种贪嗔痴各种逼迫,是苦的由来。如实清楚的见到这一切,自然就知道如何出离如何解脱了。

在听师父讲五盖与初禅五支后,突然觉得定不在于舍弃那些障碍它的东西(譬如五盖),而是在各种心的状态之中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,这个平衡点它不离又不是那些心的状态。

譬如昏沉。以前我一般不会在晚上静坐,因为那时身心都比较疲劳,此时静坐大多时间是处于昏沉之中。但有次听师父课后,觉得心的安止不应该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有,其它情况下它就没有,这还是生灭法啊。再说了,我入睡时与过世时,心不是清明的,如果这个时候我无能为力的话,那我是不得自在的呀。自此我就增加晚上静坐。虽然依然昏沉,但我还是尽力的保持觉知保持正念。直到某一次下座之后,回想座中情况才发现,坐中那状态是比较昏昧,但我心中依然还有一丝觉知一丝正念,虽然它很小很弱,但是它是存在的。它跟昏沉好像是两码事。此时又回想起以前在内观禅修时,一昏沉我就起来行禅,那时有个体会挺好的,就是我保持正念觉知,并不需要我全身心的力量投进去,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。就像大海深处的那一点是宁静的,海面上是波涛汹涌。脑子里不停歇的各种念头或者昏昏沉沉,都是波浪在动。但我只需很少的力量去保持心底下那一点正念觉知就好了。有了这个体会,突然之间人就轻松下来了,外境和脑袋里怎么玩都没关系,我就守着心底下那一丁点觉知,它不需要多大的力气。这个状态一直保留到那次禅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,但慢慢的就给世事扰乱丢失了。

也是到了这时,我才发现我其实就是犯用力过猛这个毛病。身心疲劳时心本就无力,此时还要求像精神足的时候那样去锁住一个所缘,那会让心更累。另外,就算是精神足的时候,也不能用力去锁住一个所缘。一用力,一执取,就一定会疲劳,还会更执着,同样的抓不住。而应该是风轻云淡的,甚至是无力地去看着所缘。这个时候,人的整个身心都是很轻松的,不管是在坐中或是在平常生活中。因为我们要关照的那一点不需要多少力量,而纷纷乱乱的外境,根本就不需我们去执取。就算外缘需要我们去应对,那也是随起随放。

有了这样的认识,这几天来,我的心相对比较安稳,至少执取的东西比以前少了。

以上就是我当下的状态。

** 以上是法师1要求《童蒙止观》班同学写的禅修心得报告。我一篇两投,完成作业之后又投给了法师2,一来给师父报告一下目前的状态,二来也请师父指教。

以下是两位师父的回复:

法师1:……真实体验到的和学教理理解到的味道完全不一样。禅修的初期重心基本都在心和根的能力培养和平衡上(安止),当心与根训练到成熟时,重心才能转入观和审察上,那才是断烦恼的开始。……

法师2:您已经体会到禅修的用心方法了,接下来就是精进和闻思的事情了。

发表时间:2020-03-13 19:44:37 访问数:117932 评论数:0

评 论

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