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作辉 2020-03-16 15:38:22
顶礼法师
这几天禅修出现一种现象。以前静坐时心中会有想坐多久(尽量久)的想法,一般情况每座都能坐到40-50分钟,到末后心稍微有点乱,大致是有点在熬时间的味道。但这几天却完全没有了这种念头,坐就坐着,常常是坐中突然想结束就起来了。所以现在静坐的时间有15、30、40、45分钟不等。我也有起心看过想起来的这一念头是怎么回事,它虽不是那么明显的久坐后身或心的烦躁不耐,但又好像有那么一点。
另外,在坐中偶尔与人有点交流,也不会影响到心静。以前非常痛恨静坐时受到干扰,但现在随缘应对,心也不会起波澜。而且坐中与坐后(特别是起坐后续的一小段时间)心的变化不大,起坐后的心跟坐中的心差不多,不像以前那样有明显的坐中静、起坐后外缘一来马上就跟着跑的情况。
有一种想法不知对不对,师父所说的要修出禅相,我觉得这个禅相,其实是一种习惯,是心经常安住于所缘,心所生起的一种习惯。某个禅法练习纯熟,也是培养心安放在所缘的一种习惯,“习惯成自然”。跟世间学任何一种技艺一样的道理。我目前在日常中,时不时不自觉的心突然就放到呼吸上边。像净土的念佛法门,反正只是念就好了,念到成习惯成自然,也就净念相继。
顶礼法师
您常说要保持专注与觉知之间的平衡,就是加油门和刹车的比喻。这段时间晚上坐完,总难以入睡,我知道应该要刹车,所以靠全身放松得以入睡。但突然发现我分不清专注与觉知两者间的不同,因为在专注所缘时一定会有觉知,而觉知里头又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专注,这两者分不开的呀。那么怎么平衡?就是怎么做才是专注加一点,什么样子又是觉知多一点?以观呼吸为例,专注是否就是心放在鼻端,而不去管它的因出入息而产生的觉受变化?而觉知就是去知道出入息时所有的觉受变化?
法师1:专注会让心轻松安止地落在一个对象上,并与对象尽可能充分无间融为一体’;觉知是只是作为旁观者,对当发生的一切,包括所知对象、知者及相互相的"力度",随时保持清唽不昧的了知。
你的心浑浊了,动摇了,用力了,参与了……有些拗口[呲牙]
如斜着依靠的两个人一样,相互作用,不能分离,但各尽其用。